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水平井为边际气田提升效率

水平井为边际气田提升效率

作者:no1hack    转贴自:中国石化报    点击数:7221


    日前,中国石化在陕西榆林组织召开致密低渗透气田应用水平井提高单井产量技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石化总部、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胜利油田、中原油田、斯伦贝谢公司、哈里伯顿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和领导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致密低渗气藏大多处于效益边际,单井产量提高是保证开发效益和投资效益的重要因素。鄂尔多斯、四川盆地低渗气藏单井自然产能低,大力发展水平井是高效开发复杂油气藏特别是低渗透、稠油和裂缝性气藏的重要举措。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的油藏类型越来越复杂的状况,如何最大限度提高采收率和单井产量,高效开发边际油气田,已成为石油行业共同追求的目标。
    水平井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20世纪30年代,美国在老井中侧钻出8米长的水平井眼,标志着水平井技术初露端倪。至2004年,国外水平井数量已超过4万口,主要分布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69个国家。
    中国石化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采用水平井进行勘探和开发。1991年,胜利油田与美国合作完成的第一口科学试验水平井埕科1井,拉开了中国石化大规模应用水平井开发的序幕。
    目前,水平井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整装、断块、边底水、稠油、低渗透、特殊岩性等油藏,特别是在复杂断块、稠油、低渗透等边际油田的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水平井技术在致密低渗透气田的探索和试验也获得较大的进展。
    截至目前,华北分公司大牛地气田和西南油气分公司川西气田已经完钻水平井22口,已在自然建产能、压裂改造建产能上实现了突破,并初步形成了钻井地质导向和储层保护技术。其中,大牛地气田在致密低渗透储层的Ⅰ类气层可用长水平段不压裂自然建产,并且已应用于产能建设中,平均单井产量是直井的2~3倍。Ⅲ类气层水平井压裂试验取得成功,正准备应用于2009年的水平井产能建设中。Ⅱ类气层压裂工艺正在全面深化的试验中。
    水平井技术面临新挑战
    尽管水平井对致密低渗透气田开发已经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然面临着新挑战。
    第一,产能建设的挑战。华北分公司在已完钻的22口水平井中,能够建产能的为14口,还有8口没有见到产能,总体上仍然处在开发深化试验阶段。其中,大牛地气田2009年之后,Ⅰ类气层基本没有部署水平井的区域,开发试验以Ⅱ类、Ⅲ类气层为主。
    开发地质评价技术、三维储层预测技术以及二者联合的轨迹设计技术都在进一步试验和探索中。
    第二,提高单井产量的挑战。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井产量是一个不争的命题。单井产量是衡量是否能够实现经济有效开发的一个关键指标,从目前已经完钻的水平井来看,川西气田平均单井产量仅有1.4~2.2倍,大牛地气田为2~3倍,从水平井与直井的投资比来看,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增长幅度上。
    有专家指出,单纯把直井与水平井的投资和产出比并不是很科学和公平,就大牛地气田来说,行业常规上把50个毫达西以下的渗透率界定为低渗透储层,而大牛地气田的三类储层渗透率都在1.12~0.5毫达西之间,属于超低渗透储层,主攻的目标是Ⅱ、Ⅲ类储层的难动用储量,应该用解放难动用储量和天然气价格趋势来界定经济有效开发的指标。
    第三,降低投资成本的挑战。尽管应用水平井技术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已经成为共识,但是目前与行业内水平井和直井的投资相比,仍然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普遍存在着钻井周期长、工艺方法和完井技术有待优化的问题,这些都对水平井的普遍应用的生命力构成较大威胁。
    以大牛地气田的钻井周期为例,目前已完钻的15口水平井平均钻井周期为128天。其中,2007年为150天,2008年缩短到110天,2009年的目标是100天以内,并努力争取到80天。显然,随着对水平井技术认识的不断加深和工艺技术的优化,降低投资成本应该有一个加大的空间。
    竭尽全力“踢”好临门一脚
    在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和领导紧紧围绕致密低渗气田应用水平井“提高单井产量”和“降低投资成本”展开了研讨,从提高钻水平井的技术、固水平井的技术、提高水平井压裂技术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为今后致密低渗气田应用水平井指明了方向。
    与会专家认为,要对目前已施工的22口水平井进行全面的总结。一是总结成功的经验是什么?找准努力的方向,不成功的问题又是什么,又如何解决?二是对已建产能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单井产量高低差别的原因,是哪些因素?三是认真分析水平井投资的构成,找出哪些成本还可以降下来?要从钻井设计到投产进行全过程、一体化跟踪,联合作业。
    应用水平井提高致密低渗透气田单井产量,经济有效动用难动用储量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前景。有关专家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坚定信心。应树立“一切资源都是可以找到的,一切储量都是可以动用的”观念。从方向上,明确加大采气层的泄流面积,增加单井控制储量,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从思路上,不论再致密的砂岩和地层压力多低,只要打开的储层形成压差就能采气,做好储层的有效保护和改造。要重视水平井技术进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以积极的心态和扎实的工作迎接“临门一脚”。
    此次研讨会还进一步明确了三大思路:一是要保证水平井钻井成功这个基础;二是条件比较好的储层立足于实现自然建成产能;三是对不能自然建成产能的储层从设计开始就立足于改造,按照常规钻井的设计,把节约成本用于后期压裂等储层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