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长庆立体勘探拿下立体油气田

长庆立体勘探拿下立体油气田

作者:no1hack    转贴自:中国石油报    点击数:318


    呕心沥血奋战40载 纵深三千米收获40层
    经过长庆几代石油人近40年的呕心沥血,目前在纵向3000多米的跨度上已经探明22个油层、18个气层,累计达40个油气层,立体勘探让长庆油田终于拿下了一个纵向多层位的立体大油气田。根据有关部门10月25日提供的资料显示,仅今年新发现的油气层就有8个。
  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丰度隐蔽型岩性油气藏地质特征,几代长庆人经过顽强拼搏和创新,油气勘探在地域上实现了从宁夏到甘肃、陕西、山西以及内蒙古等覆盖盆地25万平方公里的跨越,探寻到马岭、安塞、靖安、西峰、姬塬等亿吨级大油田以及靖边、榆林、苏里格、子洲、神木等千亿立方米大气田,勘探成果令世人瞩目。他们还取得了从侏罗系延安组到三叠系延长组,从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到上古生界陆相碎屑岩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的重大成果,实现了油气勘探由开始个别油气层的“单打独奏”到几十个油气层的“联合演奏”。
  长庆油田勘探初期,由于对盆地地质认识的局限和技术水平的限制,长庆油田的原油年产量在100多万吨的水平上徘徊了10多年时间。进入20世纪80年代,通过对盆地油气资源分布规律的深化研究,长庆油田坚持立体勘探战略,全面实施“扩大侏罗系、突破古生界、试验延长组、拓展新领域”的勘探方针,实现了由侏罗系找油为主向三叠系找油为主、由中生界找油转向古生界找气的转变,开创了长庆油气并举、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继1983年在安塞地区塞1井长2油层获日产64吨的高产油流,塞5、塞6井的长6油层分别获得日产18.3吨、13.2吨的工业油流,锁定亿吨级储量的安塞油田后,勘探成果进一步扩大;1989年在盆地腹部奥陶系古风化壳完钻的陕参1井,喜获日产28.3万立方米的高产工业气流,揭开了靖边气田勘探开发的序幕。
  安塞油田、靖边气田的重大发现,进一步增强了长庆油田油气并举、立体勘探的信心。随着靖安油田、榆林气田的发现与探明,长庆油田油气勘探逐渐步入了快速、高效、跨越式的发展阶段,子洲、神木等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苏里格万亿立方米大气区以及西峰、姬塬、华庆等亿吨级的大油田,一个个极具新面孔的油气田,势如破竹地矗立在长庆油田的版图上。截至2008年底,长庆油田共找到油田28个,古生界气田9个,2007、2008两年,每年新增的油气三级储量当量均超过10亿吨,预计2009年油气三级储量当量可再次实现历史性突破。长庆油田油气勘探取得的丰硕成果为中国石油事业的蓬勃发展,为长庆油田公司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奋斗目标不断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放眼长庆千里油气区,从最浅几百米的安定、直罗油层到深达4000多米的下古生界马家沟气层,立体勘探带给我们的一个个大油气田,逐次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相关链接
  上世纪90年代,投入开发20年的长庆马岭油田进入开发后期,产量快速递减。担负马岭油田开发任务的长庆采油二厂科研人员突发奇想:能否在主力油层侏罗系油藏以外寻找新的油藏。按照这个思路,他们对那些原来认为没有开采价值的非主力油层重新开展研究,结果却收获了一份份惊喜,个别油层试油日产纯油高达18吨。一个纵向上多层位油田的真面目第一次显露出来,由此也成就了长庆油田的立体勘探。
  在此后的勘探实践中,长庆油田的多层系立体勘探技术日渐成熟。姬塬油田的发现,是立体勘探最为精彩的案例。2003年以前,姬塬勘探六上五下,均与大发现失之交臂。2003年,长庆油田做出“重上姬塬,突破中、下部油层”的勘探部署,通过老井复查,技术人员发现了部分老井中多个含油层。其中在铁边城区元48井进行试油,获得日产21.59吨的高产油流。
  立体勘探的实施,促使长庆油田进入了储量快速增长、产量快速上涨的跨越式发展阶段,油气当量突破第一个1000万吨用了33年时间,突破第二个1000万吨只用了4年时间,而突破第三个1000万吨油气当量只需2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