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天然气发展呈现新动向
[ 来源:中国化工报    更新时间:2010/4/21   ]
  在4月13-16日于重庆市召开的2010年中国煤化工产业战略研讨会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煤制油和煤化工研究中心主任周红军指出,国内煤制天然气产业虽然遭遇管网垄断的制约,但在区域市场拓展、产业链整合等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开发交叉领域的技术是未来发展煤制天然气的关键。他认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煤制天然气发展将出现新动向,对于中小煤化工企业而言是难得的机遇。
  周红军认为,煤化工行业与钢铁行业的交叉领域,即用各种煤制合成气生产直接还原铁,是煤化工与炼钢企业面临的共同选择。直接还原铁技术具有投资小、效益高的特点,我国用焦炉煤气为原料比用天然气更具经济性。目前,中国石油大学正在开发以合成气生产直接还原铁的技术,并已做到80万吨/年的装置规模。
  针对我国大量的中小氮肥企业生产特点,周红军提出,将水煤气与焦炉气造气甲烷化进行一体化,生产天然气技术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随着化肥装置的大型化,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而将煤气化技术与甲烷化技术联合起来,面向区域市场开发合成天然气将是一条新路。目前,该技术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离工业化还有一段距离。
  另外,周红军认为,煤化工与精细化工领域的交叉,瞄准千吨级及万吨级精细化学品如丁辛醇、医药中间体等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于这些项目规模小,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公司看不上,而一般的小企业又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因此千吨级及万吨级精细化学品市场存在较大的空档。对于煤制天然气企业而言,这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山东、浙江等地的一些企业已付诸实施并取得较好效果,8万吨/年的丁辛醇装置已在国内成功开车。
  在全国煤化工信息站等主办的这次会议上,周红军同时强调,生物天然气的发展前景亦很广阔。以德国、瑞典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用秸秆、畜禽粪便等为原料生产沼气,再转为天然气发电或进入管网配送的项目。我国从去年开始也在着手这方面的研究,并计划将其列入“十二五”规划。科技部和农业部今年拟分别投入10亿元和1000万元开展生物天然气资源的相关研究。
 上一篇文章: 厄瓜多尔或没收外资石油股份
 下一篇文章: 保定300余出租车“气短”难行
顶部】【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信息
  中石油最大炼化项目事… 
  教育考试制度改革方案… 
  外交部回应核弹头数量… 
  神十本月中旬择机发射… 
  李克强应约同欧盟委员… 
  6000家机构承诺不接受… 
  广西将正式施行艾滋病… 
  北京人力社保局:建议…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如果您需要我请点我... QQ:630654366
返回首页联系我们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服务回到顶部
皖ICP备05013160号
网络实名:燃气表网 通用网址:燃气表网
服务电话:0551-3448670 传真:0551-3448670 手机:13966768269 E-mail:gmeter@126.com
(C)版权所有:燃气表网 网址:www.gmeter.cn  www.gmeter.com.cn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