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8时,重庆气矿梁平作业区天然气年产量突破15亿立方米大关,达到15.0298亿立方米,完成年度产量任务的82.72%。
作为重庆气矿天然气主产区,梁平作业区近年来天然气增产形势持续走强,2004年至2007年天然气年增长量保持在1亿立方米以上,于2007年达到创记录的18.75亿立方米,为重庆气矿持续稳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确保完成2008年度18.1703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任务,梁平作业区一直按18.2亿立方米任务组织生产,重点抓好了“老井转产”和“措施增产”两项工作。
打好老井转产攻坚战。“24口天然气老井承担17.47亿立方米生产任务,占总目标的96.14%。”这段阐述见于梁平作业区年初工作安排,直指“老井转产”的重要性。为确保老井转产气量万无一失,该作业区坚持利用SCADA自动控制系统、生产运行系统等平台管理优势,强化生产组织,加大生产运行监控力度,杜绝非计划停产和人为因素导致停产,确保了生产平稳运行、采气时率达到100%。其次,针对老井产能已达极高限,抗风险能力弱等现状,这个作业区加大气井生产动态监测力度,为每口气井制定合理生产制度,尽可能提高气井产量;编制产量应急预案,做好生产调配,弥补气井产能缺口,做到了“生产任务安排到天、月不欠产、均衡开采”。同时,这个作业区着力搞好了天东29井、月东1井等气井装置大修,消除了装置与工艺故障;强化管网清洁维护与安全保护,狠抓场站设备维护保养落实,确保了地面集输系统在满负荷状态下安全高效运行。
打好措施增产攻坚战。“作业区措施增产气量任务为2006万立方米,持续打好这一仗,对于我们完成产量任务意义非同小可。”作业区党委书记何华春介绍,梁平作业区今年措施增产工作的每一步都很扎实。一是保护气井产能。该作业区持续开展沙坪场气田气举强排水工作,有效排出沙坪场气田地层水,最大限度降低地层水对沙坪场气井产能的负面影响,保证气井以最大产能状态投入生产。二是实施气井“二次开发”措施。针对大天5井油压平输压、不能维系生产的状况,梁平作业区对大天5井实施了“就地利用外输生产”改造,通过改造大天5井工艺,让其井口气经脱硫后直接汇入输压较低的燃料气管线(太七线),促成该井于4月3日起持续生产,日产气量达2.5万立方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