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研究人员通过收集琼东南及周边地区的区域地质资料,结合盆内地质结构特征,对盆地原型和构造演化进行分析,初步提出琼东南盆地经历了始新统断陷、渐新统裂谷和中新统以来的陆缘坳陷等三个原型演化阶段的新认识。研究人员认为, 琼东南盆地三期原型演化,为盆地提供了良好的生烃物质基础;深水区所处的高热流背景以及三期构造沉降作用,伴随三次高热流事件,有利于烃源岩的成熟;盆地内发育的多储集体类型、多套储盖组合,为油气富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多期构造运动形成多种类型圈闭,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研究人员通过对盆地内典型地震剖面的地震相识别,开展了盆地沉积相平面、剖面沉积展布研究,分析了始新世断陷、渐新世裂谷到中新世以来坳陷等三个阶段的沉积演化特征,整理了探区埋藏史、热史、生烃史等盆地模拟参数,应用自主研发的TSM盆地模拟软件,开展了探区盆地模拟研究,估算了探区远景资源总量。
该项目研究人员通过本次盆地模拟,发现中央坳陷带是盆地油气资源最富集的坳陷区,其南北两侧缓坡带及隆起区则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中国石化探区位于南部资源富集区,北礁低隆起局部构造发育,自西向东又夹持于资源富集的乐东区块和华光礁区块之间,并一直向东延伸到玉琢礁区块和其北边的北礁低隆起上的北礁凹陷相接,是对成藏极为有利的天然气勘探区带。
研究人员尝试应用汇聚面积法计算了探区内17个圈闭的天然气资源量,对琼东南盆地中国石化探区17个圈闭分别求取了资源可靠系数和勘探潜力系数,运用地质风险双因子评价模式对探区圈闭目标进行了优选。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