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正在牵头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09/12/26   ]
  哥本哈根会议已经闭幕。虽然对这场被称作“人类拯救地球最后一次机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各方评价说法不一,但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之路却越来越成为各国共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力推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开发清洁能源……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正在创造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
    “十一五”减排目标将如期实现
    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单位GDP的能耗已在2005年基础上累计降低了13%。不久前,中国政府表示,“十一五”节能减排20%的目标有望在2010年如期实现。
    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再次显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
    在本次哥本哈根会议前夕,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对此,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能源政策主任辛格说,中国的减排承诺具有建设性;俄罗斯、巴西等国认为,中国作出了“正确而重要”的决定。
    “2020年碳排放减量的目标,是中国自愿的一个承诺。”能源专家韩晓平说,这跟国际上的碳减排没有直接联系。国际上,在《京都议定书》中要承担的减排义务是强制的。他认为,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减排20%,中国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要继续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再减排20%—25%并不容易。“我们承担了一个很大的责任,要有决心达到这个目标。”
    清洁能源发展速度超过预期
    “2009年是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积极发展的一年。”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梨介绍说,今年我国不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无论是风能、太阳能,还是核能的发展,都超出了既定的目标。
    随着《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推出,以及《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法规的出台,中国政府一方面利用大量补贴、税收优惠政策来刺激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也通过法规,帮助能源公司购买、使用可再生能源。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发电装机中清洁能源占32.9%,比上年提高了5.6%;水电、核电、风电投资明显增加,其中新核准核电项目2540万千瓦,在建规模1335万千瓦。据不完全统计,9月末全国新增风电装机559万千瓦。
    据悉,国家能源局正在牵头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从目前的信息看来,预计到2020年,风电装机有望达1.5亿千瓦,核电装机7500万千瓦,光伏发电2000万千瓦,水电3亿千瓦,生物质能3000万千瓦。
    市场化手段走出探索路
    今年9月,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发起“企业自愿减排联合行动”。目前,已有中国石油、华电集团以及三星、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在华企业共30多家加入。
    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已经先后成立。在政策性节能减排约束指标之外,这些市场化减排平台的搭建,为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实际上是一种民间行为,也是一种商业行为。”韩晓平认为,排放交易所实际上是想利用市场化的机制解决碳交易,或者排放权交易中一些企业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通过探索新的机制、新的制度来解决中国的排放问题。
    早在2006年,国内第一个钢铁行业的CDM项目由南钢股份与意大利碳基金完成交易,意大利碳基金将分10年时间,购买约65万吨减排量,转让价格不低于每吨6.25美元。
    同时,森林碳汇等减排项目也在跃跃欲试。在四川省,大渡河造林局与香港低碳亚洲公司签订减排量贸易协议,首批约5万吨排放量将在2012年通过认证后进入国际市场销售。
    “在我们政府还没有出台一些强制性的标准、指标时,我们希望通过企业自发的一种行为去实现交易。”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副总经理穆玲玲认为,排放权交易所作为这样一个市场机构,有责任探索出这样一条路。  
 上一篇文章: 12月至明年3月陕西缺气0.78亿立方米
 下一篇文章: 杭州市最后800户管道液化气用户置换天然气
顶部】【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信息
  中石油最大炼化项目事… 
  教育考试制度改革方案… 
  外交部回应核弹头数量… 
  神十本月中旬择机发射… 
  李克强应约同欧盟委员… 
  6000家机构承诺不接受… 
  广西将正式施行艾滋病… 
  北京人力社保局:建议…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如果您需要我请点我... QQ:630654366
返回首页联系我们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服务回到顶部
皖ICP备05013160号
网络实名:燃气表网 通用网址:燃气表网
服务电话:0551-3448670 传真:0551-3448670 手机:13966768269 E-mail:gmeter@126.com
(C)版权所有:燃气表网 网址:www.gmeter.cn  www.gmeter.com.cn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