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套“组合拳”打出的当日夜间,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份被称为“14条意见”的文件在对房地产的支持力度上更大。有分析人士认为,该地方性“意见”可能早已准备就序,只待国家政策发布后一并颁布。
除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之外,“14条意见”规定:从2008年11月1日起,上海个人转让购买超过两年的普通住房将不负担营业税,家庭购房公积金每户最高贷款限额提高至80万元。
一位上海地产界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说:“上海的房产新政比国家能够给的政策更‘猛’,营业税和公积金贷款政策能够刺激房产交易流转和加大上海本地居民动用公积金购买房产的能力。可以看出来,‘14条意见’显示出上海市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重视和提振。”
10月10日,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显示,今年9月上海一手商品住宅(剔除动迁配套房)的新增供应量为120.66万平方米,成交量却仅为43.69万平方米,环比下滑32.8%,同比下滑更高达了78%。
上海市统计局总经济师蔡旭初向记者介绍,今年上半年,上海房地产业的增长贡献率为负数,导致GDP少增0.4个百分点。而进入三季度,上海楼市整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房地产投资亦未见起色。
“楼市金九银十的神话,正如去年那些股市分析师所说的‘股市黄金十年’的梦想一样破灭了,过去十年上海的房价上涨幅度远大于GDP和居民收入涨幅,在过渡透支未来住房消费能力的情况下,上海政府已经转变了单纯依靠商品房来拉动GDP和税收的思路。”上海市政府政策研究部门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这位知情人士所谓的“转变思路”,指的是上海正在通过大力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上海房地产市场能够平稳增长,避免出现“大落”。
据悉,在商品房销售低迷的背景下,上海已经开启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未来在5年内将建成2000万平方米的30万套经济适用房;而今年的开工数将400万平方米,并将在明年交付使用。目前,徐汇华泾、宝山顾村、浦东三林、南汇航头、闵行浦江、松江泗泾和青浦华新等基地已经开始动工。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未来上海的房地产市场虽然可能会有一定调整,不过政府出台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举措是及时的,这些房源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而该类投资将在很大程度上为GDP增长提供动力。”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