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海工技术促进滩海油气开发
[ 来源:中国石油报    更新时间:2008/3/16   ]
    进入“十一五”,大港油田根据滩海工况特点,积极探索独特的海工技术,不断满足滩海油气开发的需要。
  地处渤海湾边的大港油田有着146公里的海岸线,形成了450平方公里的滩涂和180平方公里的极浅海,构成了大港油田2250平方公里的滩海面积。
  据全国二次资源评价,大港油田滩海地区油气总资源量分别是10.97亿吨和2951亿立方米,其中石油的资源量相当于大港油田陆地石油资源量的42%。这对于陆上石油已进入高含水期的大港油田来说,滩海是未来,孕育着新的希望。
  由于大港油田滩海地区位于渤海湾的西部,三面环陆,九河末梢,诸多河流注入,加之风浪、海流等影响,整个滩海地区的工况条件与胜利、辽河油田相比显得更为复杂,具有滩涂宽、坡度小、淤泥厚、风速大、结冰期长、冰凌堆积高等特点,被称为油气勘探开发的禁区。
  海工建设是实现海油陆采的前提和保障。为了打开海域勘探的大门,解决海上装备上不来、陆上装备下不去的技术与装备问题,上个世纪70年代大港即开始靠修筑黏土海堤进行滩海区勘探开发;上世纪80年代开始修筑毛石护坡海堤进行滩海区勘探开发,但投资高、风险大、效益低,始终制约着滩海的发展。
  进入“十一五”大港油田开展了软基处理、漫水海堤、箱型石笼和“构件+毛石”新型海堤等创新研究,不断探索完善海工技术,使过去的黏土海堤改进为低成本新型进海路,为大港滩海的勘探开发探索了一条新路。根据近5年滩海勘探开发规划总体产能规模部署,结合海况和地面建设情况,首先在南部滩海海工建设形成了“两龙、两珠、两台”的建设思路,这就是:建两条路、两座人工井场、两座平台。通过科研攻关,创新思维,完成了大港滩海井组平台的方案准备。
  关家堡开发区是大港油田海上第一个建产能区块,随着“构件+毛石”进海路和海上人工井场建设成功,2006年12月28日第一口井开钻,吹响了滩海大发展的第一声号角。大港油田集成运用多项技术攻克滩海勘探瓶颈,滩海勘探的足音已经踏响。
 上一篇文章: 低渗油气藏“遭遇”压裂尖兵
 下一篇文章: 水平井技术——开发油气资源的重要手段
顶部】【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信息
  中石油最大炼化项目事… 
  教育考试制度改革方案… 
  外交部回应核弹头数量… 
  神十本月中旬择机发射… 
  李克强应约同欧盟委员… 
  6000家机构承诺不接受… 
  广西将正式施行艾滋病… 
  北京人力社保局:建议…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如果您需要我请点我... QQ:630654366
返回首页联系我们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服务回到顶部
皖ICP备05013160号
网络实名:燃气表网 通用网址:燃气表网
服务电话:0551-3448670 传真:0551-3448670 手机:13966768269 E-mail:gmeter@126.com
(C)版权所有:燃气表网 网址:www.gmeter.cn  www.gmeter.com.cn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