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气大省四川今年缺口达30亿立方米
[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更新时间:2009/12/9   ]

  气源不足:“全国最大天然气化工基地”的“致命伤”
  10月10日,四川省经委发布的《四川省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行动规划(2009-2011年)》称,以天然气化工和石油化工为龙头,投入资金约825亿元发展相关产业链,实施项目137个,建设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化工产业基地。
  对此,盛毅指出,“天然气化工基地一直是四川建设的目标,而且四川现在本来就是天然气化工基地,从开采的历史和对天然气的利用都是我们国家最早的区域。最近两年我们要加快天然气化工产业发展,因为第一有基础;第二有资源条件;第三有市场。”
  据媒体报道称,这一中国最大的天然气化工基地包括,在四川天然气富集区用3年时间,着力打造6大销售收入上百亿元的园区:即泸州西部化工城、达州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自贡新材料基地、德阳新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眉山金象工业园和乐山盐磷化工集中发展区。
  而四川一些天然气并不富集的地区也在“赶趟儿”。如绵阳把天然气化工作为优势产业之一,发展精细化工;凉山州也在筹备“积极上马”天然气化工项目。
  尽管李明騄将这些称之为“媒体炒作”,表示“我们那不是加快,而是优化发展,建成化工基地”。但他也坦陈,“现在各地都要建天然气化工基地,由于是分级考核,他们就各自为政。如某个市要建天然气化工厂,招商引资,给很多优惠条件,投资者来了;另一个市也要建,规模都很小,也是同样的产品,结果规模效益没有了,重复建设,成本就增加了。”
  “达州等一些地方都在搞天然气项目,到处招商引资,规模弄得很大,实际上却没有什么气源,比如只有500亿的项目,却非要弄个1000亿的,那肯定吃不饱。”陈明泉直言。
  余焰无奈地表示,“各地的行政首长要考核招商引资的政绩,一部分地区的行政长官,比如市长、县长对企业拍胸脯:你的企业到我这来,我给你优惠的电价、气价,在谁也不知道的情况下做了主,也不告诉你,直接把土地给别人,几年时间就建了一群中小项目在那摆着,建完以后就找企业要气。”
  “我们拿不出气来。为什么?现在一个企业的建厂周期是设计一年、建两年,差不多三年时间一个厂就完成了。那我们的建厂周期呢?我们从勘探开发,一直到建成规模气田,至少需要12年。你没气给他,这舆论就出来了:中石油、中石化供气不足,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余焰对此显然“颇有微词”。
  为解决气源不足,李明騄表示,“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将建成全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基地,而建设全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之一。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15年,我们将超过新疆塔里木盆地,建成最大的天然气产地。”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建成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利用基地。四川的很多工业经济是跟天然气有关系的,如果天然气这一块没有了,四川经济是很大的影响,因为四川有600多家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在用天然气。”李明騄强调。
  事实上,四川在布局全国最大天然气化工基地的另外一面,这个被称“中国气盆”的地方,一时还无法绕开气源不足的“致命伤”。
  “以产定需”:解决矛盾的理想选择
  尽管我国天然气工业目前仍面临着一些关键因素的制约,如管线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干线管网建设不足、尚未形成地区和城市间管网体系等,但天然气价格偏低问题,一直都是一道无法迈过的“坎”。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对天然气价格实行严格监管,天然气井口价格和管输价格采用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主要定价方法为成本加合理利润,配气价格则由地方物价部门制定。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天然气价格机制,不能及时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的稀缺程度,不能正确体现价值规律的要求。
  “大家广泛使用CNG(压缩天然气)不光是因为它节能环保又是清洁能源,更重要的是价格低廉。一辆出租车每天使用天然气大约可以节省70%的燃料费。”余焰表示,“现在国内油价和国际接轨了,但是天然气价格还是没有接轨,这是不合理的。调整和完善天然气定价机制势在必行,从而引导资源合理使用,促进资源节约与开发。
  盛毅也颇有同感,“天然气按照热值和其它能源相比,价格相对偏低,这种偏低的价格就进一步鼓励并刺激了人们的需求,从而导致了供不应求矛盾的加剧。而适当调整天然气价格,是缓解供求矛盾的一个重要方法。”
  同时,盛毅指出,国家在能源的配置上要有一个更长远的战略布局。随着国内经济的调整,下一阶段中西部地区加工制造业是发展的重点,相应的能源配置也要作调整。东部地区产业在调整,原来对能源大量需求的产业也要调整,将产品的生产转移到离气源更近的地方。“从这个角度来看,四川天然气的外输数量可能要适当压缩,应该留出更多的气就地转化,我认为这是由产业区域分工变化后的一个必然趋势。”
  “以产定需”也成为理想的选择。李明騄认为,应提前制定规划,以上游公司的产量增加情况,来发展市场;余焰表示,“开源节流”仍然是解决天然气供需矛盾的根本之策,简单地说就是两大集团加大开发力度或者加大进口,还有该上的项目上、不该上的就别上。
  “整个中西部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处在加快发展的时期,长时间来看能源都偏紧,但在偏紧的情况下,我们也要通过价格机制、节约利用和节能措施,还有通过其它能源的相互替代来平衡这种关系。”盛毅强调,“天然气使用应先保证最急需的行业,几种能源很好的搭配起来,我认为这才是个大的方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萍乡市将购置40辆燃气公交车
 下一篇文章: 空巢老人等享受免费送燃气上门
顶部】【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信息
  中石油最大炼化项目事… 
  教育考试制度改革方案… 
  外交部回应核弹头数量… 
  神十本月中旬择机发射… 
  李克强应约同欧盟委员… 
  6000家机构承诺不接受… 
  广西将正式施行艾滋病… 
  北京人力社保局:建议…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如果您需要我请点我... QQ:630654366
返回首页联系我们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服务回到顶部
皖ICP备05013160号
网络实名:燃气表网 通用网址:燃气表网
服务电话:0551-3448670 传真:0551-3448670 手机:13966768269 E-mail:gmeter@126.com
(C)版权所有:燃气表网 网址:www.gmeter.cn  www.gmeter.com.cn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