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谈佳隆/上海报道
上海经济变慢了?上海经济该转型了?上海经济将走向何处?三个月来,有关上海经济发展的这些“大”问题成为了很多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学者所热议的话题。
上海16年来GDP增速
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自1992年至2007年,上海经济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参考坐标已经连续16年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国平均2.2个百分点,这对于享有“经济引擎”头衔的上海来说可谓“实至名归”。
然而,在2008年这被温家宝总理形容为“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上海的经济似乎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按照上海统计局测算,今年上半年该市GDP数据为6530.73亿,虽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3%,但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该数据低于今年上半年全国GDP增长10.4%这一平均水平,出现了多年来未有的“罕见”现象。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上海浦东改革开放18年之际,这一上海的新兴城区也在经济发展中遇到了“麻烦”。据上海浦东新区区长李逸平透露,上半年该区产业投资呈现负增长,其中工业和房地产投资分别下降32.5%和8.2%。
面对这些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的新情况,上海市政府将如何应对呢?近日,《中国经济周刊》从上海相关决策部门获悉,在未来一段时间,上海将从三大方面进一步保证上海经济的平稳增长,稳定房地产业、加大公共建设投资、启动世博经济等措施被摆在突出位置。
“14条意见”提振房地产
2008年10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出台了力图保持国内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系列措施,这一被外界解读为“组合拳”的“房产新政”为近年来少有的举措。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