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我国的天然气开发利用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各燃气企业在提高内涵的同时都在拓展外延,尽管天然气项目被公认为经济、技术上可行,且又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在发展初期融资问题仍然是燃气企业能否抢占市场先机的关键。
在计划经济时期,燃气企业的基本建设投资资金完全由国家拨款,城市燃气管网的建设方式是主干网由政府投资建设,用户庭院线由用户集资建设,在建成后将形成的固定资产划归燃气公司实行统一管理。供气价格由政府确定,燃气公司通过售气取得收入,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在内的所有成本费用都从燃气的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政府在把燃气当作公共商品来管理时,制定的价格往往低于价值。一方面企业无法通过经营活动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同时又由于无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在经营结果上无法区分是低效运营还是低价政策造成的亏损。政府不得不背上不断投资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同时又不断向燃气企业提供补贴的双重包袱。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性经济向市场性经济的转变,燃气企业也进行了资产重组和转制,国家对燃气企业的投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其一是逐步取消对燃气企业的财政补贴,让其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二是燃气企业的基本建设项目国家只负责提供40%左右的资本金,其余由企业自筹。按燃气国有企业的现有经营状况,企业内生资金根本无法满足巨大的投资需求,要扩大自筹资金的规模,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增源节支。增源就是开拓新的广泛的融资渠道,借助于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进行直接和间接性融资,如贷款、综合授信、发行企业债券、上市融资、项目融资等。融资环境的完善、政府的支持和承诺、选择强有力的合作伙伴、资本市场的活跃、燃气经营市场的放开等等是燃气企业充分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筹集发展资金必不可少的条件,这需要市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扶持;节支就是提高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益,这涉及到企业内部资金投资管理体制完善问题。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