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与煤炭的关系。煤炭在中国能源供应中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天然气对煤炭的替代并不意味着煤炭总体消耗量的下降,而是指在总体能源需求的增长量上作一个选择:是继续以煤炭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还是用天然气作补充来满足其中的一部分。既然国家的能源战略是要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天然气的份额,那么就不应该拿煤炭的价格或燃煤电厂的价格来和天然气及燃气电厂的价格相比。单是从经济成本角度来看,尽管中国的煤炭价格在不断上升,世界上恐怕还是很难找得到比廉价的中国煤炭更有竞争力的商业能源。当然,在价格上反映煤炭生产链及最终燃烧时所带来的社会与环境成本能提高其它能源的竞争力,但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不能完全反映煤炭的外部成本的情况下,最容易操作的就是通过适当的政策支持来反映天然气的外部环境优势。所以“理直”天然气和煤炭之间关系的关键是要反映煤炭的外部成本,并在政策上支持天然气的发展。其实,中国能源与环境的主要问题还在于如何清洁高效地使用煤炭,天然气发展与煤炭的洁净使用都会遇到同样的成本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其次是与石油的关系。大力发展天然气,如以高效的燃气机组来代替燃油机组发电,有利于国家的石油安全。但“理直”天然气与石油之间关系的前提,还是要重视两者之间的差别。石油是全球化的产品,有着巨大的流动性。石油产品有其不可替代的“俘虏式市场 ”,比如在交通运输领域。而天然气则不然,它是以管网为基础的区域性产品,也没有“俘虏式市场 ”。天然气市场开发意味着与其它能源必然的竞争和替代。石油和天然气除了在上游勘探生产有共同点外,在运输、销售和使用方面完全不同。这就需要对石油和天然气实施不同的发展战略、政策法规与监管方法。把两者的发展混为一谈必然导致重油轻气的局面。
再者是与可再生能源的关系。在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开发与可再生能源的推广所遇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即如何使这类洁净能源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在全世界都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的时候,我们仍要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要看到,除了水电、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加热之外,目前新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地热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潮汐发电)仅占全世界能源供应的0.5%。而在中国,它们在总体能源供应中的比例还占不到0.1%。如果中国新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能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那显然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但即使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而中国的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供应中的比例若能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那将使中国能源与环境的局面发生改头换面的变化。这里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可再生能源只重视天然气开发,而是说天然气开发和可再生能源推广都是有必要的,但要现实地评估两者在整体影响上的比重。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