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与电力在终端使用上的关系。怎样使居民和商业用户更加积极地选择天然气而不是电力。电力作为从热能转换过来的二次能源不应该用在将其简单地再转换为热能的加热器上。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电力空调已在夏季高峰时给电力供应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用燃气空调来代替电力空调不但能缓解电力系统的压力,还可以更好地平衡冬夏季之间天然气的使用量。天然气替代电力在取暖和制冷方面的技术都已是成熟可行的。这里的问题涉及两方面:一是要考虑电力和天然气使用时的相对成本,二是要解决燃气用具生产商和电器生产商之间在市场力量和营销能力方面的不平衡,因为后者经常是全国乃至是全球性的大企业集团,而前者大多是尚不成规模的地方企业。
总之,“理直”天然气与其它能源之间的关系需要政府在能源战略上给天然气的发展定位,并给予实质性的政策支持。这种政策支持不一定局限于天然气,也可以扩展到支持洁净高效能源(如洁净煤技术)的发展。这需要政府采取更加严格的行政手段及经济措施,限制在市区及其他控制区(如SO2及酸雨控制区)的能源选择,相关的能源政策措施要反映由能源消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二、“理直”天然气行业上中下游之间的发展关系
天然气行业最大的特点是其价值链上各环节的相互依赖性: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相互链接,互为依靠,整个链条的强度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这需要在天然气行业的整个价值链中,从投资规模、建设周期,到天然气的生产、运输和消费各个环节的联动。“理直”天然气上中下游的发展关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注意下游市场的培育。在中国,由于煤炭资源丰富且价廉,再加上天然气实际市场需求增长的不确定性,导致下游用气市场成为天然气价值链上最薄弱的环节。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燃气客户基础,铺到门口的长距离管道和驶至港口的LNG船只,也都可能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相反,如果首先有了市场保障,那么,无论是管道设施,LNG接收站或地方配送网络,也都将能建成;无论是国内气源还是国外气源,也都可以落实。
在中国这样煤炭占主导地位的能源市场中,将巨大的天然气市场潜力转变为现实,需要政府在天然气定价、税收、财政激励及环保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扶植。用天然气来替代小热电用煤、小油电用油、居民生活用煤和锅炉窑炉用煤具有最大的环境效益,但由于这些市场的开发需要漫长的时间,真正实现这一替代需要有强劲的政策支持,并且总的需求量在起步阶段很难达到大型天然气项目所需的用气负荷,因此,保证起步阶段能有大的用气客户来支持燃气市场的发展就成为天然气市场发展成败的关键。同时,下游市场的培育也离不开燃气技术和设备的开发生产。从长期看,积极推广燃气热电联产、冷热电三联产和燃气空调等技术可以帮助中国走出一条城市用气的新路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